華芳映相 : 香港風物篇(1870-1890年代)─ 蕭險峰先生藏品展
藝術家余偉聯將於今年十二月,於光影作坊舉辦個展「寓創作於娛樂」,結合攝影和繪畫,呈現藝術家的創作世界。
光影作坊11月呈獻:「跟住去邊度?——青年藝術家聯展」,由攝影師及策展人楊德銘策劃,展覧名稱來自黃子華90年代的同名歌曲《跟住去邊度》。
卯時,即早上 5 時到 7 時;太陽緩緩升起,黑夜徐徐消去,告訴大家新的一天即將開始。攝影師唐潔宜趁太陽剛剛升起,街上無人之際,拍攝了一系列香港的地景。晨光溫暖地照耀著那些香港人曾經傷心、茫然和恐懼過的場景。
由四位策展人整理又一山人過去四十年來、約十五萬張街拍紀錄,以四種不同方式呈現他的攝影作品。
攝影與科技的關係向來密不可分。科技發展不單為攝影帶來拍攝技術的突破,亦催生了各種影像操控的數位技術,衝擊着傳統攝影、以至21世紀的社會。精密的影像儀器,協助人類追求高解像的數碼影像,讓我們可以更接近真實、更容易掌握影像;另一方面,無處不在的監察系統、深不見底的網絡空間,以及鉅細無遺的影像操控技術,讓人們無可避免被囚困於影像的世界之中。影像的真實性被挑戰,記憶可以被篡改。正如哲學家貝爾納・斯蒂格勒(Bernard Stiegler)指出,作為記憶技術的攝影,具有強烈的藥控 (Pharmakon)性質。
攝影師高仲明將於2021年5月在光影作坊舉辦《放逐》攝影作品展。高仲明花了七年時間觀察多名露宿者的生活,跟他們建立關係。是次展出的作品涵蓋三名被攝者,讓觀眾正視社會對露宿者的標籤,重新審視箇中的事實與偏見,繼而思考露宿者為何淪落街頭。
攝影師吳世傑將於2021年4月在光影作坊舉辦《步轉景移》攝影作品展,以身體和空間的關係為創作主軸,拍下一系列看似平面卻值得深究的風景。如展題所直述,藝術家沒有先設的命題,然而觀者在步移觀看的過程中,將直覺地對面前習以為常的景色產生疑問,並一一審視自己的慣性視點。
為扶掖本地青年攝影人才成長,光影作坊於2010年策劃「New Light 青年攝影創作系列」,每年發掘具潛質的年輕攝影藝術家,為其舉辦首個個人展覽,助他們踏上藝術家之路。本年度,光影作坊將與本地青年藝術家吳啟峰舉辦個人展覽《我___城》。從個體的追溯到地方的追憶,藝術家嘗試在不同的空間,探討個體以至整個社會徬徨迷離的狀態。
對話,是兩種思緒互相拋接的過程,二人的經驗與特質均能碰撞出不同的結果 —光影作坊今次邀請藝術家白雙全及攝影師岑允逸對談,透過分享生活、創作過程及對社會的看法,二人會於是次展覽呈現一系列從未公開的作品。
光影作坊將於2020年12月呈獻《凝視》陳啟駿個展,展覽將展出其拍攝的影片及肖像作品。藝術家從個人想像及社會現實出發,以獨有的創作方式回應當下社會的變遷,一方面建構影像呈現抗爭者故事,另一方面以攝影記錄及回應香港當下實況,讓觀眾更理解抗爭者面罩及頭盔下的另一面貌。
本地藝術家練錦順延續其自2016年持續創作的攝影系列《EV−3》,展覽將展出彩色負片拍攝的風景及肖像作品。藝術家從個人想像及社會現實出發,一方面以建構影像呈現香港夜色,另一方面以攝影記錄回應香港歷史,時空概念在作品中的涵義,有如對「香港人」處境的探問。